醫藥中間體行業在我國的現狀是什么樣的?我國的醫藥中間體行業經過近30年的發展由一個化工行業的小分支發展成為產值數十億元的新興行業,其競爭也隨之更趨白熱化。在行業發展初期,因投資較小、回報率高,醫藥中間體企業如雨后春筍般崛起,特別是在浙江黃巖、臺州,南京金壇,石家莊,濟南(包括淄博)、東北(四平,撫順)等有著發展醫藥中間體有利條件的地區發展尤為迅猛。
但是,目前我國的醫藥中間體行業已基本進入成熟期,企業之間的競爭已經達到了白熱化,彼此都在拼最后的一點力量,誰能堅持到最后誰就是生存者。同時,受到各種傳說以及與其它因素的誘惑,又不斷有新的投資者滿懷“淘金”夢想進入該行業。然而,隨著國家要求制藥企業進行GMP認證以及各種海外認證的興起,醫藥工業的投資規模呈幾何級數般上升,?如何使有限的資金與精力產生最大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已成為了每個醫藥中間體投資者所追求的目標。第一、基本條件制約著醫藥中間體的發展
如黃巖、臺州有進出口優勢;而南京金壇依托中國藥科大學的技術力量;河北石家莊依靠石家莊制藥集團和華北制藥集團兩大制藥企業等。各醫藥中間體企業與全國的制藥企業之間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進行著跨地區合作。以頭孢類抗生素用中間體的生產企業為例,經過多年的發展,一些小型企業由于技術、資金與經營理念方面的不足,逐漸被淘汰出局。山東金城化工集團、撫順美強化學制藥、四平精細化學品、浙江永寧制藥廠、浙江橫店得邦制藥等大型骨干企業,則依托各自優勢,擁有自己的特色產品及經營理念,在醫藥中間體行業中脫穎而出,占據一定地位,新上企業很難涉足。
有了資金和技術可以生產相應的產品,但只有形成將產品銷售出去并及時收回資金方可以進行再生產的產業鏈時,企業才能正常運轉。由于醫藥中間體行業與制藥行業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系,所以產品的銷售也由供應商之間的競爭已經轉化為企業間綜合實力的競爭,具體內容包括:直觀的廠容廠貌、生產車間與實驗室設備產品包裝、質量等,無形的技術力量、售后服務、企業文化經營理念等因此綜合的市場背景也屬不可或缺的條件之一
第二、規律技術開發的延續性決定醫藥中間體企業的發展
像生產頭孢類抗生素的重要中間體氨噻肟酸發展速度非常的快,目前使用氨噻肟酸的頭孢類抗生素已經超過了10種,每年國內的產量超過400噸。但是,現今氨噻肟酸的競爭已經達到白熱化的程度,使得一些較早進入該行業并已經具有一定規模的企業,已經開始根據自己的技術力量與資金有選擇性的放棄了一些產品的生產。
如河北金通醫藥化工是國內較早生產氨噻肟酸(包括AE-活性酯)的企業,但如今它已經放棄了該產品的生產集中資金轉而生產自己較擅長的三嗪環并且將其生產能力擴大了一倍達到5噸/月,是最初設計能力的10倍以上。相反,山東金城化工則停止了三嗪環的生產,而集中資金用于生產氨噻肟酸和AE-活性酯使其產量分別達到70噸/月和50噸/月。盡管目前由于各種原因國內的氨噻肟酸與三嗪環出現脫銷的現象,但是對于新建企業來說是毫無機會可乘的,因為生產這些產品是綜合實力的一種較量,新入行的企業在各個方面很難與這些老牌企業抗衡一旦市場出現波動又會將一批企業淘汰出局。目前,市場上新型藥物產量有限,造成醫藥中間體行業新產品開發的難度越來越大,傳統產品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醫藥中間體行業利潤迅速下降。為此賢集網小編建議:
1、改進技術,節約成本醫藥中間體工藝路線長,反應步驟多,溶劑使用量大,技術改進潛力較大。例如可使用價值較低的原料代替價值較高的原料,如在氨噻肟酸生產中使用液氯代替液溴、在三嗪環生產中使用硫氰酸銨代替硫氰酸鉀(鈉)等;使用單一溶劑代替反應過程中的不同溶劑,對酯類產品水解生成的醇進行回收等。
2、形成自己的特色產品如河北金通公司的三嗪環,山東金城的氨噻肟酸,石家莊柏奇的呋喃銨鹽,浙江橫店的四氮唑乙酸,撫順美強的AE-活性酯等特色品牌產品,業內影響力較大。
3、向上下游延伸產業鏈向上延伸將自己使用的主要原料轉為自行生產,這樣可以進一步降低成本,同時對于一些特殊原料,可以起到避免關鍵原料壟斷的作用。向下延伸即將醫藥中間體直接合成原料藥,可以進一步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同時將產品直接銷售給制藥公司。但向下游延伸投資較大,同時對生產技術要求較高,還要與原料藥的使用廠家保持良好的關系。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我國的醫藥中間體行業發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擁有新型的技術或者是雄厚的資金并利用自身的優勢,找準市場機遇,才能迅速占領市場,帶來突破性的發展。